眾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 文華殿開展

2022-08-29


  “眾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于2022年8月30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書畫館展出。


  中國古代人物畫中既有表現“廟堂儀范”的含淳詠德,“林下風雅”的高蹈優游,更不乏描繪黎民大眾日常艱辛勞作、節慶歡愉的風俗畫。


  遠古巖畫已有人物風俗畫雛形。至西周始成觀風與化俗的政治傳統,使得歷代統治者尤重民風變化。世情之淳薄,殊方之人文,農工之造作,商賈之交易,皆可憑圖畫的直觀性與藝術性而傳載。加之畫家出于自覺意識對民眾生活的關懷與記錄,使人物風俗畫逐漸成為重要畫科。魏晉時已有畫田家景物的名家。及至兩宋,人物風俗畫達到高峰,技法多樣,且題材廣泛,農桑漁獵、陶冶紡織、月令社慶、村市游戲、商賈行旅,盡被畫家惟妙惟肖地呈現于筆底毫端,令人回味無窮。


  風俗畫具有獨特的藝術、歷史和學術價值。風俗畫本身所表現的重點已經超越了人物圖式,特定的場景和人物形象所傳達的人文內涵與人文關懷是人物風俗畫的畫外之意。風俗畫雖然題材多樣,但從總整體論,是以帶有喜慶意味的題材為主,表現的是太平盛世下的民豐國富與安居樂業。由于畫家的視域與角度的不同,以及畫家本身的身份所屬,出于畫家的自覺意識與關懷,他們的畫筆也會表現民生的艱難。我們在欣賞和解讀風俗畫時,不妨試著于畫作的筆墨、形象之外,捕捉到畫家最想表達的真實情感,去體味古人平凡生活中的溫情與智慧。


  本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選取故宮博物院所藏歷代人物風俗畫共96件,予以展示。繪畫佳作中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皆呈現出生動鮮活、精彩紛呈的眾生形象以及古代生活場景。游目于畫作,讓我們一起領略藝術之美,感悟歷史智慧,傳揚文化精神。

出版物:《眾生百態》隨展圖錄


  配合“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的展出,故宮出版社出版《眾生百態》隨展圖錄,按照展覽內容編排入集作品,全面展現展覽風貌?!侗娚賾B》收錄畫作105件,包括五代胡瓌(傳)《卓歇圖》卷、北宋王居正(傳)《紡車圖》卷、南宋馬和之(傳)《豳風圖》卷、南宋夏圭《雪溪放牧圖》頁、南宋李嵩《貨郎圖》卷、南宋《百子嬉春圖》頁、南宋劉履中《田畯醉歸圖》卷、元人《龍舟奪標圖》卷、南宋《春游晚歸圖》頁、明代周臣《夏畦時澤圖》頁、明代張靈《漁樂圖》軸、明代李士達《歲朝村慶圖》軸、清代徐揚《端陽故事圖》冊等精彩畫作。圖錄還收錄有故宮專家論文《畫圖難足——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風俗畫》,既適合作為普及讀本閱讀欣賞,又為專業人士研究學習提供了參考資料。

文華殿預約參觀提示:


  “眾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于2022年8月30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本展覽憑故宮門票免費參觀,但須預約。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實名預約故宮門票和展覽,入院參觀需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測報告,核驗健康碼、測體溫、刷購票時所用身份證件。


重點展品推介(9件)




  1、五代  胡瓌(傳)  《卓歇圖》卷
  絹本  設色

  卓歇指少數民族車帳停留休息,此圖繪旅途中少數民族部落卓歇之景。部落首領坐氈上宴飲,軍士、仆人倚馬、席地休憩,氈前有歌舞助興。部落上層多戴巾幘,亦有左衽高冠者,普通民眾多髡發,衣服皆為圓領,緊衣窄袖,束帶長靴,是遼代契丹部落服飾與漢服飾相融合的典型樣式。此圖技法精湛,氣格高古,是宋元時期表現北方民族生活的代表作。

  此圖傳為五代契丹畫家胡瓌所畫,胡瓌(生卒不詳),居范陽(今屬河北)。胡瓌與其子胡虔俱善畫番部人騎,《宣和畫譜》著錄胡瓌作品65件,均已佚。此作經清初高士奇《江村銷夏錄》著錄,后收入清高宗內府。



  2、宋  王居正(傳)  《紡車圖》卷 
  絹本  設色
  紡車是利用人力將絲、麻等物抽絲延長的工具,在我國有久遠的歷史。紡車生產通常以家庭為單位,是畫家樂于表現的風俗畫題材。此圖繪村婦紡線場景,畫面左側老婦手持線團,紡車后一位年輕婦女一邊哺乳,一邊搖動紡車,婦女身后一小孩正在戲三足蟾。該圖線條瘦勁,多折筆,設色淡雅。
  該圖后紙有清代劉繹、陸心源、葛兆奎及現代張大千題跋,有賈似道、陸心源、張大千等人鑒藏印。據葛兆奎抄錄的趙孟頫二跋可知,王居正《紡車圖》曾經南宋賈似道、元趙孟頫等人遞藏。今該圖中無趙跋,賈似道印與展子虔《游春圖》卷、黃庭堅《松風閣詩帖》卷等中的亦略有不同?,F據畫面中的筆墨風格等判斷,該圖應為宋人作。
  王居正,小字憨哥,山西永濟人。其父王拙亦擅畫,宋真宗時曾應召繪制玉清昭應宮壁畫。王居正承襲家學,作畫有父風,師法周昉仕女畫,《圖畫見聞志》稱其畫“精密有余而氣韻不足”。


  3、南宋  馬和之(傳)  《豳風圖》卷
  絹本  設色

  南宋高宗趙構喜愛馬和之畫作,每錄《詩經》一首,則命馬和之配圖。此幅為摹本。本次展覽僅展出畫卷中與風俗相關密切的《七月》部分?!夺亠L?七月》是描繪西周早期農事活動的詩歌,此圖選取詩歌部分場景,繪制于一幅,將不同場景巧妙布置,以樹石作為分隔。人物衣紋飄逸婉轉,下筆及收筆較細,中間轉環處較粗,筆法俊逸瀟灑,富于變化。其屋宇則不求細致,樹石則用粗筆勾勒外形,樹葉多用雙勾,略加渲染,不求形似。以《七月》為題材的畫作,畫家不但采用其中所表現的農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對古代淳樸民風、太平治世的憧憬。

  馬和之(生卒不詳),浙江杭州人。官工部侍郎。善畫山水、人物。人物師法吳道子,頗得古韻,又自出新意創“蘭葉描”,對后世人物畫影響很大。



  4、南宋  夏圭  《雪溪放牧圖》頁  
  絹本設色
  此頁選自《宋元集冊》第二冊第四開,圖繪農人雪中放牧之景,以絹色為雪地,淡色渲染天空與溪流,陂石涯岸邊幾株老樹,農人及牛雖用細筆簡單勾出,但已具步履艱難之狀。
  夏圭(生卒不詳),一作珪,字禹玉,浙江杭州人。南宋寧宗(1195—1224)時為畫院待詔,賜金帶,與馬遠齊名,世稱“馬夏”。師北宋至南宋間的李唐而有所變,善用墨法,筆畫蒼古,墨氣淋漓。雪景學北宋范寬。構圖常取畫面下幅,被稱為“夏半邊”,南宋畫院自李唐而下無出其右者。



  5、南宋  李嵩  《貨郎圖》卷
  絹本  設色
  貨郎是在農村、城市沿街叫賣日用雜貨、食品等流動商販,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北宋時出現的《貨郎圖》即描繪這一經濟活動。此作繪貨郎進村時母親帶著歡呼雀躍的孩子前來購物的場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貨架上的字幅可知,貨郎還身兼風水先生、代寫文書、代誦仙經等事。畫家以細筆勾勒輪廓,并施淡彩,兒童神態天真,歡樂而急迫的心情躍然紙上,貨架上品物繁多,但一筆不亂,體現畫家精湛的技藝。
  作者款署“嘉定辛未李從順男嵩畫”,即此圖作于1211年。本幅有清高宗乾隆皇帝御題詩:“肩挑重擔那辭疲,奪攘兒童勞護持。莫笑貨郎癡已甚,世人誰不似其癡。癸巳仲春下浣御題?!扁j“石渠寶笈”“御書房鑒藏寶”等內府鑒藏印。
  李嵩(1166—1243),浙江杭州人。畫院畫家李從訓(一作李從順)的養子,南宋時為畫院待詔。善畫民間風俗、人物、道釋,尤精界畫。



  6、宋人  《百子嬉春圖》頁
  絹本  設色
  嬰戲圖以孩童玩耍為主題,重在表現其天真爛漫,是古代風俗畫的重要內容。畫作多傳達出輕松、喜慶的氣息,畫面生動,形態有趣,并可結合生肖圖、吉祥器物等形象,寓意多子多福,子嗣綿延,給人以美好的期望。
  此圖選自《四朝選藻?亨冊》第四開,舊題“蘇漢臣百子嬉春”,實為宋人冒名蘇漢臣而作。圖繪眾多幼童嬉戲場景,有模仿成人鑒古、手談、禮佛活動,亦有攀條、放風箏、傀儡戲等娛樂活動,畫面生動,細節豐富,設色艷麗,孩童比例協調,氣氛祥和。
  對幅清高宗乾隆皇帝御題:“春苑風和靄戲場,猙獰頭角總圭璋。問他粉本從何得,應在《魯論》第五章”。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印。



  7、元人  《龍舟奪標圖》卷
  絹本  墨筆
  相傳龍舟競渡與屈原有關,或源自吳越等地的古老風俗,是古代非常盛行的水嬉活動。金明池故址在今河南開封,開鑿于后周,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曾大規模修繕,是北宋的皇家池苑?;实鄢T诖私萄菟?、舉行龍舟奪標、宴飲等活動。每年農歷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開放金明池與瓊林苑,允許游人自由出入。
  此圖繪北宋宮廷在金明池舉行龍舟奪標的場景,是宋元時期水嬉的縮影。北宋宮廷一般于三月舉行龍舟水嬉活動,《東京夢華錄》中有較為詳細地記述。圖中界畫精整,純用白描,表現出宮殿苑囿及龍舟的瑰麗巍峨,此外尚有水秋千等游戲,池中有小龍船、飛魚船、鰍魚船等,蔚為大觀。圖中人物雖小,但為數眾多,形態動作多樣,或競渡、或水嬉雜耍、或演樂、或侍立,細節豐富,足資考證。



  8、明  周臣  《夏畦時澤圖》頁
  絹本  設色
  此選自《四朝選藻?貞冊》第八開,表現夏季大雨驟降、農夫倉皇回家的場景。圖中人物線條簡練,但情態生動,陂岸坡石用“斧劈皴”,用筆勁健,畦田樹葉畫法細致,布景空蒙,令觀者如置身煙雨之中。畫幅左下有作者款題“東村周臣”,鈐“周臣印”白文印。
  對幅清高宗乾隆皇帝御題:“夏畦五日晴斯旱,時澤東村景入觀。防漏相于乘屋急,罷登且喜置車看。潤秧漠漠濃含隴,野樹濛濛遠接灘。尚有怨咨未安者,為君周誥早知難”。
  周臣(生卒不詳),字舜卿,號東村,江蘇蘇州人。擅人物、山水,是活躍于明正德(1506—1521)及嘉靖(1522—1566)前期的職業畫家。其筆墨以南宋李唐、馬遠為宗,又兼師以明代戴進,山水峽深嵐厚,人物古面奇妝,有蒼蒼之色,唯嫌缺少蕭散遠淡之趣?!皡情T四家”中唐寅、仇英皆出其門。



  9、明  張靈  《漁樂圖》軸
  紙本  墨筆
  圖繪漁夫夏景閑時飲酒場景,舟泊水涯,柳葉輕飏,漁夫聚飲為樂,生活意趣盎然。人物衣紋簡放,眉目清晰傳神,山石用“斧劈皴”,筆墨蒼潤遒勁,竹枝草葉以疾筆速寫,兼具“浙派”風格,頗見畫家狂放的氣質。
  作者自題:“漁水心情澹澹,鷗波身世悠悠。得魚換酒同醉,明月蘆花滿舟。夢晉張靈畫并題”。鈐“張靈之印”“夢晉”兩印。此圖經清內府收藏,有“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御書房鑒藏寶”等印。
  張靈(活動于十五世紀下半葉至十六世紀初),字夢晉,江蘇蘇州人。張氏為吳中名士,家貧,早年功名不就,落拓不羈,嗜酒狂放,曾醉后做詩百首,頃刻而就。師從祝允明,與唐寅為鄰,亦相友善,曾與唐寅在雪中扮做乞丐唱“蓮花落”,所得錢沽酒而飲。張靈善竹石、花鳥,畫人物冠服古拙,清真雅致,無卑庸之氣,山水亦不俗。

問題反饋
圖書館

圖書館

視聽館

視聽館

故宮旗艦店

故宮旗艦店

全景故宮

全景故宮

v故宮

v故宮

在线中文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