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樓】

時代:明永樂

分類:樓

區域:城池侍衛區

  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樓,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
  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于皇宮的防衛設施。
  角樓座落在須彌座之上,周邊繞以石欄。中為方亭式,面闊進深各三間,每面8.73m,四面明間各加抱廈一間,靠近城垣外側兩面地勢局促,故抱廈進深僅為1.60m,而城垣內側的兩面地勢較開闊,抱廈進深加大為3.98m,平面成為中點交叉的十字形,蘊含著曲尺樓的意匠,使得角樓與城垣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建筑形體,取得了有機的聯系。
  角樓由墩臺下地面至角樓寶頂高27.50m,由多個歇山式組成復合式屋頂,覆黃琉璃瓦。上層檐為縱橫相交四面顯山的歇山頂,正脊交叉處置銅鎏金寶頂。檐下施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二層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廈,四角各出一條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連,檐下單翹單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圍脊連貫,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和二層檐實際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頂形式。角樓梁枋飾以龍錦方心墨線大點金旋紋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和檻窗極為精致。
  角樓采用減柱造做法,室內減去四根立柱擴大了利用空間面積。在房屋構架上采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梁頭不外露,使外觀上更加突出裝飾效果。
  紫禁城的四座角樓,繼承了我國古代木構建筑靈活多變的傳統作法,使用功能和裝飾效果得以巧妙地結合,展現出我國古代匠師們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才能。TAG標簽耗時:0.068943023681641 秒

撰稿人:鄭連章


關鍵詞: 城池護城河 須彌座 面闊 進深 明間 抱廈 寶頂 琉璃 歇山頂 鎏金 斗栱 五踩斗栱 墨線大點金 旋紋彩畫 三交六椀菱花 減柱造 扒梁
問題反饋
圖書館

圖書館

視聽館

視聽館

故宮旗艦店

故宮旗艦店

全景故宮

全景故宮

v故宮

v故宮

在线中文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