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清宮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于文華殿后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于專貯《四庫全書》。
文淵閣座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構置。外觀為上下兩層,腰檐之處設有暗層,面闊6間,西盡間設樓梯連通上下。兩山墻青磚砌筑直至屋頂,簡潔素雅。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閣的前廊設回紋欄桿,檐下倒掛楣子,加之綠色檐柱,清新悅目的蘇式彩畫,更具園林建筑風格。閣前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橋,石橋和池子四周欄板都雕有水生動物圖案,靈秀精美。閣后湖石堆砌成山,勢如屏障,其間植以松柏,歷時二百余年,蒼勁挺拔,郁郁蔥蔥。閣的東側建有一座碑亭,盔頂黃琉璃瓦,造型獨特。亭內立石碑一通,正面鐫刻有乾隆皇帝撰寫的《文淵閣記》,背面刻有文淵閣賜宴御制詩。
文淵閣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后,皇帝每年在此舉行經筵活動。四十七年(1728年)《四庫全書》告成之時,乾隆帝在文淵閣設宴賞賜編纂《四庫全書》的各級官員和參加人員,盛況空前。
《四庫全書》連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入藏文淵閣,按經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經部儒家經典為首共22架和《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放置一層,并在中間設皇帝寶座,為講經筵之處。二層中三間與一層相通,周圍設樓板,置書架,放史部書33架。二層為暗層,光線極弱,只能藏書,不利閱覽。三層除西盡間為樓梯間外,其它五間通連,每間依前后柱位列書架間隔,寬敞明亮。子部書22架、集部書28架存放在此,明間設御榻,備皇帝隨時登閣覽閱。乾隆皇帝為有如此豪華的藏書規模感到驕傲,曾作詩曰:“丙申高閣秩干歌,今喜書成鄴架羅,……?!鼻鍖m規定,大臣官員之中如有嗜好古書,勤于學習者,經允許可以到閣中閱覽書籍,但不得損害書籍,更不許攜帶書籍出閣。
《四庫全書》編成后,最初用了六年的時間抄錄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淵閣外,另三部分別藏于文源閣、文津閣、文溯閣,四閣又稱“北四閣”。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稱“南三閣”。 七部之中或已亡失,或為各圖書館收藏。文淵閣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我國古代最大的叢書,清代乾隆皇帝敕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詔開“四庫全書館”,裒輯《永樂大典》之散篇,并收羅天下之遺書,參其事者4400余人,歷時10年完成?!端膸烊珪贩纸?、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3400余種,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冊,約9億9千7百萬字。內容涉及廣泛,對整理保存古代文獻起了極大作用。<BR> 《四庫全書》以絲絹作書皮,其中經部書用褐色絹,史部書用紅色絹,子部書用黃色絹,集部書用灰色絹,分別貯于楠木書匣中,再放置在書架上,十分考究?!端膸烊珪非昂蠊渤浧卟?,其中以文淵、文源、文津三閣藏本最為精致,疏漏較少;文宗、文匯、文源各本已亡失?,F存四部中,文淵閣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文津閣本現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現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散佚后補抄復原現藏浙江省圖書館。文華殿在太和殿之左,協和門之外,明嘉靖朝以前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為皇帝講經筵之所。清襲明制。明中期,這里是皇太子攝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劉一燝、楊漣等將皇太子從乾清宮扶至文華殿,遵其前制故。
明代進士范欽的私人藏書處,位于今浙江寧波,是中國現存年代最古之藏書樓。范欽(1506-1585年),字堯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平生喜購書,在各地做官時廣收圖書,抄錄善本。所藏多為明人著作、明朝所刻書、明朝地方志及登科錄。其子大沖續有增藏。聚書四千余種,五萬三千余卷,并有五代至宋元碑帖七百二十余種。范欽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天一閣用于藏書。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閣兩層,6開間,硬山頂。上層不分間,隔以書櫥,下層分為6間。前鑿一池,稱天一池,兩側有封火山墻。清代官修的文淵、文瀾等七閣皆仿此?,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間之寬稱面闊,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檁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根檐柱中心線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寬度的總和稱通面闊。<P> 一種帶釉的陶制品。釉以鉛作助溶劑,以含鐵、銅、鈷、錳的礦物作著色劑,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宮殿、宗教廟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P>屋面做法的一種。即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色彩、種類與屋面不同的瓦件,明顯突出屋面的邊際線。家具上常用的紋飾之一,由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寓意吉利深長,蘇州民間稱之為“富貴不斷頭”。在家具上,回紋主要作為邊飾,用于邊框、牙條、足端或束腰等處。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紋見于清代。用于有廊建筑外側或游廊柱間上部的一種裝修,主要起裝飾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層次更為豐富。
中國古代建筑彩畫的一種。源于江南蘇州地區,故名。畫法靈活、生動,題材廣泛,多為祥獸花鳥、山水風景、人物故事。故宮花園及內廷建筑多飾以蘇式彩畫。蘇式彩畫從明代起即傳入宮廷,經幾百年的變化,與江南原有彩畫不同,尤其乾隆時期的蘇式彩畫,因色彩艷麗,裝飾華貴,又稱之為“官式蘇畫”。
明清時期我國家具的四個主要產地之一。四地為蘇式、廣式、京式、晉式(又稱蘇作、廣作、京作、晉作)。古代建筑屋頂形式之一。因其酷似頭盔,故稱之。甚少見,故宮盔頂建筑僅此一座。
經筵是文學侍從之臣為皇帝講讀經史的活動,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舉行。 凡皇帝親自裁定的事項為欽定。<br> 傳統家具中一種體型寬大的坐具,亦稱“御座”。明以后,隨著皇權制度的強化,寶座成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象征著帝王的權威?!睹魇贰份d,明神宗時,宦官馮保竊權,“帝御殿,保輒侍側”。當時的吏部都給事中雒遵進言:“保一侍從之仆,乃敢立天子寶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見中官耶?”將宦官立于寶座之側視為褻瀆皇權的大不敬行為。
寶座大多擺放在宮廷正殿明間的中心或顯要位置,單獨陳設,極少成對。在寶座的背后還要放置一個較大的座屏,兩邊放置甪端、香筒、仙鶴、蠟釬等器物,格外尊貴、莊嚴?;实鄱俗趯氉?,俯視群臣,“君臨天下”,充分體現出帝王的權威,以達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古建筑術語。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內的空間,其兩側稱為次間。即紫禁城內的文淵閣、北京圓明園的文源閣、承德避署山莊的文津閣、沈陽故宮的文溯閣,均為乾隆年專貯《四庫全書》而建。
即江蘇鎮江的文宗閣、揚州的文匯閣、浙江杭州的文瀾閣。均為乾隆年專貯《四庫全書》而建。
TAG標簽耗時:0.095908164978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