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高46厘米,面徑34厘米。
凳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側圍牙子、羅鍋棖,腿部正中起槽,當中填嵌竹絲,打洼束腰,浮雕冰梅紋。此凳造型優美,小巧精制,在做工和色調的處理上更是恰到好處,為清中期蘇式作品。
一般指設置在桌案的面框或束腰下、連接于兩腿之間的部件。設于其它部位的則常稱牙條。古代家具中凡兩端低中間高,形如羅鍋的棖子皆可稱為“羅鍋棖”。漆工藝門類之一。凡在漆器上陰刻花紋,然后用漆或金、銀、螺鈿等物填入陰紋內的做法,皆屬填嵌工藝。 1. 家具工藝術語。家具線腳起陽線而又在其正中做出凹面的稱作“打洼”。兩道并列稱“雙打洼”,一道的稱“單打洼”。<BR> 2. 一種玉器制作的工藝手法,一般采用打磨減地方式做出凹溝似的造型?! ?/span>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稱。原是須彌座上梟與下梟之間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條之間縮進的部。束腰是我國傳統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樣之一。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紋飾或物象的一種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等,也有幾種雕刻技法結合使用的形式,多見于高精繁雜的雕刻作品。
以短材斜角拼接成的一種紋飾,形似冰面裂紋,名曰冰裂紋,常與梅花作組合圖案。
明清時期我國家具的四個主要產地之一。四地為蘇式、廣式、京式、晉式(又稱蘇作、廣作、京作、晉作)。TAG標簽耗時:0.08326816558837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