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故宮博物館“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
的觀眾視角與學術定位
【故宮學人講故宮】第二期第四講

時間:2022-08-31

  2022年8月22日下午,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亦旻作題為“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的觀眾視角與學術定位專題講座。這是“故宮學人講故宮”系列講座第二期第四講。主講人王亦旻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自一九九四年起,先后在故宮博物院保管部書畫組、北京師范大學國學所和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古籍文獻,以及傳統書畫文物的整理、鑒定、研究與展覽工作。多次參與或主持了故宮博物院書畫類展覽,并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四十余篇。講座由故宮博物院楊丹霞研究館員主持。故宮博物院故宮研究院和紅旗聯合主辦。故宮博物院研究室承辦。院內外觀眾三萬余人次在線聆聽了本次講座。


 

主講人:王亦旻研究館員
 
 

“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圖錄


  在講座開始,王亦旻研究館員首先介紹了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的基本情況。講到這個展覽是一個以早期珍稀書畫為主題的展覽,共分三期展出三十五件(套)國家一級文物,并且每一件文物都可以成為一個專題書畫展的核心展品。接著他講到本次展覽籌備的基本思路,是要通過對級書畫文物的展示,滿足觀眾在觀展方面不同層次的需要和多元化的視角。因此,故宮博物院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籌展團隊在文物選取、展覽分期、信息說明、圖冊編纂等方面,都考慮到了普及性與學術性兼顧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展覽的三個目標:第一是保證參展書畫的安全性,第二是兼顧展覽的學術性與普及性,第三是體現故宮收藏特色與香港淵源。緊接著王亦旻研究館員從這些展品在藝術史中的代表性定位,在收藏流傳中與故宮的歷史淵源,在前輩文博專家和收藏家的努力下重獲新生的過程三個方面,對展覽進行了詳細介紹。


  在第一方面,王亦旻研究館員介紹了這些珍稀書畫文物及相關創作者在藝術史中的定位和時代發展中的風格特點。講到王羲之《蘭亭序》是中國書法藝術走向系統化成熟的標志性作品,是一種自我個性展現的藝術創作,書寫的實用性已不高。展覽中的王羲之《雨后帖》和謝安《中郎帖》屬于信札性質的書法,當時稱為 “行狎書”,兼有藝術性與實用性。并以(傳)顧愷之《洛神賦圖》為例指出此時繪畫作品也開始由實用性轉向藝術性。他認為在這一藝術發展趨勢下,到了唐宋時期,書法、繪畫則開始呈現出多元個性化發展的特征。在書法方面,他以展覽中的唐歐陽詢《張翰帖》、北宋米芾《研山銘》、北宋趙佶《夏日詩帖》、(傳)南宋趙構《小雅鹿鳴圖》中的書法等作品為例,認為它們都凸顯了不同書家所形成的極具個性的書法風格。

  在繪畫方面,王亦旻研究館員以(傳)唐盧楞伽《六尊者像》、五代阮郜《閬苑女仙圖》為例,指出唐五代時期的繪畫也呈現出個性發展的現象,人物畫更具個人性格,山水畫和人物畫結合的越發緊密,畫面表現也更為和諧自然。題材也更為廣泛,出現了大量表現不同身份人物活動的作品,人物形象刻畫更為準確。到了兩宋時期人物畫既有對現實生活中人物活動場景的刻畫,也有取材于歷史故事、文學作品中人物事件的描繪。其表現手法也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展覽中的宋人《盤車圖》、南宋馬和之《小雅鹿鳴圖》,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接下來王亦旻研究館員講到宋代山水畫成就輝煌,對自然山川的細致觀察結合高超的表現技法,使得山水畫創作的“宋人格法”成為后世學習的楷模。展覽中的北宋趙佶《雪江歸棹圖》、宋趙伯駒《江山秋色》都體現了北宋畫院的水平,畫法上比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更為成熟。同時,宋代山水畫對自然山川的不同形態特點把握的非常到位,細節上的表現準確且傳神。展覽中的南宋馬遠《水圖》、南宋李嵩《錢塘觀潮圖》、南宋趙黼《江山萬里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對于自然水勢的描繪,波濤潮涌的壯觀場面,以及山川與江河的關系,都能表現的淋漓盡致。宋代花鳥畫同樣注重寫生,師法造化的同時,也注重將花鳥景物的描繪賦予感情色彩。在寫實的同時,更強調畫作“傳神”境界。展覽中的南宋李迪《楓鷹雉雞圖》對于鷹和稚雞互動關系和神態的瞬間捕捉極為準確。南宋李嵩《花籃圖》不僅是對景物的忠實刻畫,同時也體現出花卉的勃勃生機。到了元代以詩書畫合璧為特點的文人畫興起。不再強調對于技藝的追求,而開始強調,畫中的意境和詩意。作者在作品中大量題寫詩文,以詩意表達畫意思。展覽中元吳鎮《漁父圖》就是詩書畫相結合的范例。元王冕《墨梅圖》中的題詩:“吾家洗研池頭樹,個個華開澹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痹诤喚毜臉媹D下,以詩文展現了畫境的豐富象征含義。元代文人畫強調“詩畫”境界統一和筆墨韻味的表達,為明清時代文人畫大發展奠定了基礎。展覽中的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倪瓚《梧竹秀石圖》、王蒙《夏日山居圖》都是這三位開派大家的代表作,畫中山石樹木既有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有共性,那就是筆墨的韻味,極大的影響了明清時期繪畫的發展方向與評價標準。
 

  在第二方面,王亦旻研究館員講述了展覽中書畫的傳藏經歷及其與故宮的歷史淵源。書畫上的歷代題跋與鑒藏印構成了中國書畫特有的欣賞方式和流傳記錄。收藏家在書畫作品中留下的題跋和鈐印,展現了書畫瑰寶的流傳歷史。王亦旻研究館員以展覽中的(傳)虞世南《摹蘭亭序》和南宋馬遠的《水圖》為例,介紹了元明清時期的題跋和印章,梳理了這些作品的流傳經歷,同時還通過對題跋的釋讀,彌補了畫面中所缺失的信息,講述了作品在流傳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時代的興衰、歷史的變遷和朝代的更迭。接下來,王亦旻研究館員簡要介紹了書畫在清宮的聚散。他認為歷代宮廷收藏是書畫流傳的重要環節,其聚散也映射了朝代的更迭興衰。清內府的書畫收藏規模為歷代之最,本次展中近八成書畫曾為清宮舊藏。王亦旻研究館員通過對展品的介紹講到了清內府所藏書畫的主要來源有:明代宮廷舊藏、王公大臣們的進貢、從私人藏家酌情價購、抄家罰沒、清代皇帝御筆書畫、本朝臣工專為皇帝創作的作品等多種類型,其中展覽中的傳世晉唐宋元的書畫作品,主要是通過大臣進貢、藏家價購和抄家罰沒而來。因此,王亦旻研究館員著重講到了清初鑒藏家高士奇的選擇性進貢書畫的現象。指出當時宮中缺乏有眼力的鑒定人才,進貢書畫真贗混雜,如高士奇(1645—1704年)向康熙敬獻的書畫中很多是贗品。高士奇著作《江村書畫目》是為書畫鑒定分等的目錄書,《江村消夏錄》是為書畫賞鑒的著錄書,前者密不示人,后者公諸于世?!督鍟嬆俊贩志挪糠?,其中前三部分是“進”字號和“送”字號,就是進貢給皇帝或贈予他人的書畫。以“進”字一號為例,共計51件書畫,高士奇自己注明贗品的有31件,真跡只有4件,其余沒有說明。這類書畫不僅贗品多,而且價格便宜,一般是二、三兩銀子一件,最貴的是十六兩銀子。而那些歷代名家真跡精品,高士奇則放在“永存秘玩,上上神品”部分,這類書畫動輒幾十兩至上百兩銀子一件,與進獻的贗品書畫有天壤之別。展覽中的五代阮郜《閬苑女仙圖》在永存秘玩上上神品,是其認為的真跡。


  緊接著王亦旻研究館員介紹了乾隆對清宮所藏書畫的收藏、題跋、鈐印、鑒定、考訂、整理、裝裱、貯藏、臨摹,以及編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刊刻《三希堂法帖》和《墨妙軒法帖》的具體情況。指出本次展覽中的顧愷之《洛神賦圖》展現出了乾隆鑒賞書畫作品的水平,同時也展現出其自己糾正鑒定錯誤的現象,體現了乾隆是勇于承認自己鑒定失誤的。乾隆在《雪江歸棹》上的兩段題詩。不僅表現了自己的所見所感,同時也會呼應前人的鑒賞觀點。更為具體的是他還結合南宋馬和之《小雅鹿鳴圖》等展品介紹了《石渠寶笈》初、續、三編中的乾隆所鈐收藏印及殿座章,并講到了宮廷收藏地印章與收藏作品的相互匹配關系,比如與詩經有關的作品都會鈐蓋學詩堂印。除此之外,王亦旻研究館員還講到了清宮收藏還會專門制作裝裱和包裝。展覽中南宋趙黼《江山萬里圖》的乾隆題簽、玉別與紫檀盒子就是比較典型的樣式;而(傳)虞世南《摹蘭亭序》的包裝,不僅有包袱、題簽等,還會在包袱上讓董邦達繪制畫作,為其增色,更充分體現了乾隆對書畫裝裱裝飾的重視。更重要的是乾隆還編著了《石渠寶笈》初、續編,王亦旻研究館員具體介紹了石渠寶笈收錄藏品的情況,還著重提到了以展覽中的元趙孟頫《秋郊飲馬圖》、元鄧文原《章草書急就章》為例,指出《石渠寶笈》并沒能囊括乾隆收藏的全部精品。在這一部分的最后,王亦旻研究館員還以展覽中的唐歐陽詢《張翰帖》講到了乾隆對于重要藏品的刊刻現象。
  
  在第三部分王亦旻研究館員以書畫從清宮散出與損毀的現象講起。以展覽中的(傳)唐盧楞迦《六尊者像冊》、唐歐陽詢《張翰帖》、元王蒙《夏日山居圖》為切入點,概述了故宮書畫珍品被賞賜、劫掠、偷盜、搶奪、損毀的現象,并著重談到了民國時期《溥儀賞溥杰書畫目錄》與清宮書畫類文物流散的詳情。在這一背景下,王亦旻研究館員講到了書畫在前輩文博專家和收藏家的努力下重獲新生的過程。他提到1949年以后,國家對故宮所剩書畫文物進行了整理,并通過收購、捐贈、撥交等方式,入藏了大量古代書畫作品,其中很多是清宮散佚的書畫。展覽中就展出了以北宋徽宗《雪江歸棹圖》,元趙雍、王冕等《五家合繪圖》為代表的張伯駒捐獻所藏清宮散佚書畫文物,1958年由溥儀的老師陳寶琛的后人劉汀業捐贈的五代阮郜《閬苑女仙圖》,1953年廣州市長朱光捐贈的南宋馬遠《水圖》,龐元濟后人售與國家的元倪瓚《梧竹秀石圖》、元王蒙《夏日山居圖》,1952年從香港收購的南宋李嵩《錢塘觀潮圖》等。在這一過程中,內地與香港的收藏家們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講座的最后,王亦旻研究館員簡要介紹了故宮博物院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對這些書畫重新進行了整理、鑒定與修復,從而使得這些珍稀藝術品得以展現于公眾面前的歷史過程。

  王亦旻研究館員講座完成之后,楊丹霞研究館員概括梳理了講座的大致內容,并進行了總結和點評,同時還與王亦旻研究館員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在與觀眾的互動環節,王亦旻研究館員和楊丹霞研究館員還就故宮書畫類展覽計劃,故宮關于書畫類文物展出條件和時間的相關規定,以及書畫類文物收藏保管的基本知識等問題與線上觀眾進行了積極互動。

問題反饋
圖書館

圖書館

視聽館

視聽館

故宮旗艦店

故宮旗艦店

全景故宮

全景故宮

v故宮

v故宮

在线中文国产